有关深圳改革的两点思考
有关深圳改革的两点思考
一、要克服深圳改革焦虑症 为什么要克服改革焦虑症呢?因为有些人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没提经济特区和深圳,是不是中央对深圳不重视了?深圳是不是被边缘化了?因此就要做一些改革举措让全国人民看一看深圳经济特区的存在,显示深圳经济特区的重要性。
我们就是需要克服这种焦虑症。比如说深圳拟定了这么多的改革举措,但它是不是真的改革呢?其实很多举措并不是改革,而是发展,是日常的工作。 习近平总书记在审查起草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时说,要“三不写”:一是一般的举措不要写;二是已经做过的不要写;三是不是改革的而是一般发展的不要写。如果拿这“三不写”来衡量深圳改革举措,那么深圳的改革是不是还有那么多? 所以我们不要讲改革的数量,而要讲改革的质量。要抓住核心关键的难点问题,推动改革。真正在全国拿得出手的改革,不是数量,而是质量,而且每推动一项改革都一定要考虑全面,要实现综合配套,不能点到为止。这样深圳才能在全国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。 二、要启动民间的改革动力 改革动力来自于何方呢?其实它是既来自于上层也来自于下层。来自于上层的改革动力是危机感,是当社会管理者觉得按照现在的制度、现存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运作不下去了,感觉到有危机了,才会产生改革动力。比方说现在的反腐。那么下层改革的动力是什么呢?其实就是老百姓对现实不满,对现存运行制度的不满,要求改革。改革的动力是同时来自于上层和下层两个方面。但是我们的改革到现在为止,恰恰都是由上面来推动自上而下地进行,很少倾听基层百姓的声音。 因此今后的改革,无论是深圳还是全国,政府部门在推动某一项改革或者制定改革计划方针的时候,应该吸收公众的参与,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。只有集中了上层和下层两个方面的意见,这样的改革才符合社会的实际。